失靈的小米手機“粉絲經濟”:有無逆轉可能:捕魚達人比賽心得

時間:2023-12-09 18:38:45 作者:捕魚達人比賽心得 熱度:捕魚達人比賽心得
捕魚達人比賽心得描述::寫在前面:是明星,就會有“過氣”的一天。當下的小米手機,似乎正陷入此尷尬狀態。依靠“饑餓營銷”玩轉“粉絲經濟”的小米手機,在經歷了幾年高速增長后,迎來發展拐點,出貨量觸頂回落且呈現跌幅越來越大的趨勢。那么,曾經的“偶像派”小米手機,是會就此一蹶不振?還是有機會變身“實力派”,再登“風口”,重拾升勢?文/李俊慧(微信公號:lijunhui0507)估計連雷軍自己也無法理解為何小米手機突然進入下降通道。日前,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的數據顯示,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約為105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1710萬部出現大幅下挫,降幅為38.4%%。而這已經是小米手機2016年以來連續第二個季度銷量下跌且跌幅擴大。IDC的數據顯示,小米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920萬部,同比去年下降32%%。事實上,小米手機的頹勢在2015年已經顯露出來。2015年小米手機出貨量超過7000萬臺,而此前小米內部定的目標是8000萬到1億臺,相當于有12%%-30%%的銷售計劃缺口未完成。那么,“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手機,在連續創造幾年互聯網手機銷售奇跡后,為何會陷入“探底”下降通道?小米手機還有無機會“觸底反彈”?回顧小米手機的發展歷程,其階段性成功得益于“粉絲經濟”,其當下“頹勢難挽”也拜“粉絲經濟”所賜。簡單說,主打“粉絲經濟”的小米手機,在不能滿足粉絲需求之后,自然會迎來大面積“掉粉”的發展階段。“粉絲經濟”玩法:重營銷、輕專利給發展帶來“阻礙”不可否認,過分強調“粉絲經濟”,忽視專利風險是小米手機碰到的第一道坎。2014年,小米手機發展頂峰時期,就加大了國際化布局步伐,進軍印度市場。當年12月,小米宣稱在印度僅用6個月時間,就實現出貨量突破100萬。可以說,從策略上看,小米在品牌溢價最高的時點拓展海外市場,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小米雖然早有國際化的心,但其實并未做好準備。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當時,愛立信申請的“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推廣、制造及進口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的相關產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當地的電子商務合作伙伴Flipkart,暫時停止銷售愛立信起訴的涉案專利產品”臨時禁令獲得法院同意。隨后,小米按照“每臺設備預繳 100 印度盧比于法院提存”的條件,獲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機的繼續銷售許可,而對于搭載聯發科芯片的手機則依舊處于“禁售”狀態。顯然,突如其來的“專利狙擊”,給小米帶來巨大震動,這種震動既直接影響了小米手機在印度的銷售,也給小米的發展策略帶來沖擊。事實上,早在小米準備涉足印度市場前,愛立信就曾試圖與小米達成專利許可合作,只不過,彼時的小米基于種種原因,未予積極回應。而這種“重營銷、輕專利”的策略,也就早早給小米手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神話“在線直銷”:讓小米錯失線下渠道布局最佳節點在小米手機早期,其營銷核心之一在于沒有“中間商”,即“傳統渠道”,廠商直接用戶,所以,最終銷售成本低。而這就讓很多早期用戶相信了,其通過小米官網購買到的手機,應該是當時市場上,性價比最好的手機。此外,小米手機早期的“饑餓營銷”模式及微博等口碑營銷模式,讓小米體會到了“直銷”或“輕渠道”模式的好處。不過,“粉絲經濟”或“在線直銷”模式的成功,也成為后來小米手機銷售的最大“束縛”。在小米手機鼎盛時期,很多人建議小米要重視線下展示及銷售渠道的布局,但是,這種善意的建議,當時的小米和雷軍并未聽進去。一方面,“在線直銷”當時被賦予“互聯網+”的味道,似乎代表了先進生產力或銷售模式,另一方面,小米從官網拓展京東、天貓旗艦店,表面看也拓寬了銷售渠道。但要命的是,小米過分高估了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對互聯網的使用能力,也高估了“互聯網銷售”的滲透深度和廣度。其結果是,當華為、OPPO等智能手機補齊“營銷短板”之后,依托自身分布廣泛的線下渠道,快速實現了銷量的猛增,而小米則在互聯網銷售見頂后,進入下降通道。錯失“用戶痛點”:輕體驗、重變現讓小米不再是“發燒品”智能手機的痛點是什么?早期,當大多數用戶還停留在非智能手機時,智能手機最大的用戶痛點或賣點,就是“智能”,可以使用或運行各種應用或工具。起步階段的小米,通過對標蘋果,在系統及使用體驗上,做了很多的創新和嘗試,比如通訊錄聯系人查找等,再加上低廉的價格,使得小米快速在技術人群中成為“發燒品”,而借助技術人群的口碑效應,再擴散到更大的受眾范圍。但是,當越來越多人使用安卓系統手機之后,“系統卡慢”、“待機太短”等用戶痛點問題日漸凸顯。尤其是“待機時長”問題,但小米系列手機一直未能很好解決這個用戶痛點問題。不過,依靠粉絲崛起,但小米手機的產品卻離粉絲痛點漸遠。小米系列手機在解決“待機短”問題時,采取的策略是不斷加大電池容量和優化系統減少損耗,但未較早涉足“快充技術”。反倒是此前不被人看好的OPPO率先在快充技術實現突破,解決了用戶痛點,并憑借“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把其手機的優勢和亮點借助廣告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傳播和塑造。此外,伴隨小米手機銷量的不斷攀升以及盈利的考慮,小米早期的所謂“成本定價”已不再提及。與此同時,為了擴大收入來源,小米手機系統在類似屏保、瀏覽器等增加了很多廣告或商業推廣入口,對用戶體驗有一定的消極影響。簡單說,小米手機忽視業務風險、線下渠道缺失及用戶痛點需求響應不及時,再加上用戶智能手機換機周期短,使得小米手機基于粉絲經濟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在遭遇“掉粉”后,必然陷入銷量下滑通道。“逆轉頹勢”與否:關鍵要看小米手機會不會再迎“風口”那么,小米手機會否就此一蹶不振?還是有可能再煥生機?專利方面,針對存在的“短板”,小米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從各類巨頭手上購買了大量專利。2015年10月23日,小米收購了博通公司31件無線通信專利。2016年2月4日,小米從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Intel)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2016年6月1日,小米再度從微軟手中購得1500件專利。據媒體報道,小米國際副總裁Hugo Barra表示,很快將在美國開售智能手機。顯然,正式在美國銷售智能手機,將能給小米手機品牌及發展帶來一針“強心劑”,不過,能否逆轉銷量下滑趨勢也未經可知。營銷方面,以“粉絲經濟”為核心的小米手機,從不打或很少打廣告,也開始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引入明星代言及路牌廣告等,加大對非互聯網用戶的品牌輻射,未來不排除小米手機也會效仿OPPO等手機,加大與熱門電視節目的合作,以期擴大在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覆蓋,并持續改善小米手機的銷售網絡或渠道布局。當然,小米手機能否重拾此前輝煌,既取決于其產品改進力度,也取決于用戶體驗改善,當然,也要看行業趨勢,比如5G或物聯網,因為在風口起飛的豬,要想再次起飛只能等待下次風來時。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失靈的小米手機“粉絲經濟”:有無逆轉可能-捕魚達人比賽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