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憑什么超越蘋果:線上捕魚遊戲

時間:2023-11-26 11:26:20 作者:線上捕魚遊戲 熱度:線上捕魚遊戲
線上捕魚遊戲描述::訊(蘇揚) 超越蘋果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為自己正名的一種流行方式。 日前的Mate 8發布會上,執掌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余承東,又一次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我們的銷量會在一兩年內超越蘋果,最晚兩年”。 按照時間推算,華為手機的銷量超越蘋果,最晚會是在2017年,關于用什么超越蘋果,華為和余承東手里的價值底牌是“芯片、音頻、拍照和傳統射頻技術”,但擺在眼前的問題是,這些能否真正的讓華為走在蘋果前面,華為的銷量神話靠這些是否足夠,單純的銷量超過蘋果有沒有意義? 低端機走出來的量扛不住大旗 過去的一年時間里,華為的出貨量和市場占有率都在穩步提升,但產品多集中在低端市場。 根據Gartner發布的數據,2013年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銷量為3.53億臺,其中三星憑借8358萬臺位列第一,蘋果次之,銷量達4606萬臺,而華為名列第三,銷量2726萬臺,市場份額為7.7%。 而在IDC發布的另一份數據當中,華為2015年第三季度出貨量為2650萬臺,全球市場份額為7.5%,和Gartner的數據基本上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IDC的數據還顯示,壘起華為接近2700萬出貨量的基石當中,中高端產品只占三分之一,換言之,低端產品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比重,相比之下,蘋果則是全線高端產品。 今年的雙11購物季上,華為表現的咄咄逼人,榮耀暢玩5X快速奪得手機類單品銷售額第一,成為單品最快破億的產品,但遺憾的是Mate 7和Mate S都沒有能在這一波購物季當中沖出來。 華為如果要超過蘋果,不僅要保持低端市場的走量,高端市場的份額也需要突破,否則單純的把量提上去,整體業績之間的差距卻越拉越大,得不償失。 Mate 7“神話”不好復制 過去的一年時間里,Mate 7一機難求的局面長期出現,尤其是在3000元價位上溢價銷售8個月在國產品牌當中也從來沒有先例,最終公布的數據顯示,主打高端商務定位的Mate 7總出貨量達700萬臺。 拿下700萬臺銷量的Mate 7,成為了華為的明星產品,而作為華為要超越的對手,iPhone 6的銷量又是如何? 根據蘋果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數據,iPhone單季銷售6117萬臺,盡管官方未明確具體的機型,新上市的iPhone 6無疑是創銷量新高的中堅力量。 8個月700萬臺和3個月超6000萬臺,華為要超越蘋果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到目前為止,華為先后發布了Mate系列的后續產品,包括Mate S、Mate 8等,其中已經上市的Mate S,卻未能復制Mate 7的神話,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在過去近1個季度的時間里,Mate S的銷量只有70萬臺。 產能比處理器更難搞定 國產廠商經常在兩個方面卡殼,一個是代工,另一個是供應鏈。 供應鏈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高通820的遲到,眾多品牌的旗艦產品發布悉數后延,另一方面就是產能問題,而這個問題在過去一度被解釋為饑餓營銷的擋箭牌。 華為在供應鏈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海思麒麟處理器,正在逐步的趕超競爭對手,而這也是華為目前在供應鏈方面引以為豪的事情,僅就這個問題,華為就曾多次嘲諷過小米,不過搞的定供應鏈的華為,不一定能把產能同時搞定,Mate 7之所以能夠一機難求,并且保持長時間溢價銷售,核心問題就是產能跟不上。 4月份的倫敦P8發布會上,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正面回應Mate 7緊俏的問題,“當時Mate 7規劃的時候,覺得賣100萬-200萬之間就是成功了,備貨當時按那個來備的。沒想到這么火熱,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產能不足。” 值得關注的是,4月份華為Mate 7的銷量就達到了400萬臺,言外之意,在隨后超過7個月的時間里,Mate 7只賣出了300萬臺,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要么是華為真的搞不定產能,要么是華為根本就不想搞定產能。 利潤率比銷量更具價值 相比低端產品沖量,華為力推高端產品線的方向更明智,利潤率對華為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而言,比出貨量更重要。 根據CanaccordGenuity公布的數據,僅今年1季度,蘋果的利潤占據了全球8大智能手機廠商總體營業利潤的92%,這個數字讓整個安卓陣營難以望其項背。 華為方面,今年7月份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顯示,整體營收1759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18%,其中華為消費者業務BG貢獻率的利潤接近10億美元,成績較華為過去的業績相比有大幅增長,但相對蘋果而言,華為手機利潤率仍然有大幅提升空間。 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余承東年初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華為手機每年的收入和利潤都在增長,但跟蘋果和三星相比,其利潤不值一提”這個觀點很對,并認為蘋果和三星賺取了80%以上的利潤,華為還是要加油啊。 華為雖然在量上趕超蘋果是一件可以用來撐門面的事情,但是從華為的品牌和價值的角度來看,借助高端產品提升利潤率更有必要。 專利產品化的進展緩慢 華為在專利市場收獲頗豐,這也成為華為以民族品牌自居的資本。 今年3月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在2014年申請專利數量達3442件,成為全球新增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不過專利并不一定能夠幫助華為取勝。 首先是摩托羅拉和愛立信這些手機品牌,都曾經擁有大量的專利,但最終面臨的局面不是退市就是被打包收購,其次是華為在專利產品化方面的成績并不突出。 到目前為止,華為一直是新技術的擁簇者,大量申請專利是一方面,在產品上引入新的功能特征也是一方面,指紋識別如此,Force Touch亦如此,只不過這些都不是華為首創。 相反,蘋果和三星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不同類型的新專利曝光,比如防碎屏、防水技術、柔性屏、眼球追蹤等等,華為在這方面所做的還遠遠不夠,甚至被吐槽了無數遍的“大黑邊框”,如今還一直保留在旗艦產品上。 另外,華為在一些新技術的探索方面,腳步也有所放緩,根據華為內部流傳出來的消息,Mate S之所以9月發布,一直到11月下旬Force Touch壓力屏幕版本才正式開賣,新功能缺少應用適配是一個關鍵的原因,有人曾這樣說到,“華為不敢過早的把Force Touch版Mate S鋪到市場上,因為缺少應用支持,拿出去就會挨罵”。 美國市場才剛剛打開大門 華為的“掌上明珠”海思處理器,在美國吃了閉門羹。 到目前為止,華為還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像在中國和歐洲市場一樣,在美國市場力推搭載海思處理器的產品,這方面,華為對供應鏈的整合,又回到了和其它廠商同一起跑線,作為今年進入美國市場的敲門磚,上半年發布的華為P8 Lite不得不把處理器換成了驍龍615(錘子的千元機堅果手機同款)。 據了解,目前這款產品先后在華為美國自營電商(GetHuawei.com)、亞馬遜等線上平臺以及百思買等線下渠道開售,但由于本身定位的原因,競爭力相當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今年將在美國啟動好萊塢明星進行品牌推廣,4月份有傳言稱已經敲定好萊塢女星《穿普拉達的女王》主演安妮·海瑟薇,不過由于到目前為止還未公布,不知該計劃是否泡湯。 相比華為品牌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借助谷歌體系繞道進入美國也是華為的一種有效的方式,這也就是9月底發布華為制造Nexus 6p手機,考慮到谷歌Nexus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Nexus 6p將帶著華為Logo出現在用戶面前,但同樣遺憾的是,谷歌一樣沒有采納華為海思處理器方案。 相比在中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和蘋果、三星這類一線品牌較量,龐大的美國市場對華為而言意味著巨大的增量空間的存在,再加上這里是蘋果的大本營,無論是對于市場份額、出貨量還是品牌都大有裨益,但要實現余承東口中所謂的2年超越蘋果,2年內吃掉它顯得至關重要。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華為手機憑什么超越蘋果-線上捕魚遊戲】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