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固然有著久長的汗青,然則撒播上去的象棋譜卻為數不多,搜集古譜以及清算古譜,無疑地是咱們在承繼平易近族文明遺產上的一項緊張使命。
中國最早的象棋譜是哪一部呢?傳說以及臆測是許多的,有人說有過“宋譜”,有人說有過“元譜”,甚至有人說有過“五代譜”,但都沒有靠得住的版本或者材料作為左證。明代嘉靖元年出書的“百變象棋譜”敘文中提到:“趙宋之時,陳搏善棋,嘗為譜以教人,妙蘊畢宣,降及于今,代遙年湮,坊間刻本,每多殘破,難窺全豹……”。這里所說的陳搏作譜,是很弗成靠的,由於那時中國象棋生怕尚未齊全定型;但也能夠望到,在明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曩昔確已經有象棋刻本問世,無非到阿誰時辰已經經成為孤本而“每多殘破,難窺全豹”了。明代庚午年間(公元一五七〇年)出書的“適情雅趣”引文中也說起“敘全局有金鵬竅門,摘變形有夢著迷機,奈偶獲者珍視玄竅……”;崇禎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出書的“桔中秘”凡例中也說到“舊譜開局不啻千計”。這些都可以望到在明代一代與中國的文學、戲劇同樣,象棋藝術是有相稱的生長的,同時也有種種棋譜問世。但很惋惜,直到目前,咱們還沒能見到“金鵬竅門”的底本,僅能從“適情雅趣”以及“桔中秘” 中所清算網絡的一部門略知其範圍;“夢著迷機”也只能見到殘破不全的部門原版本。這不克不及不是一件很大的憾事。目前咱們所見到的棋譜,大可能是清代一代的作品,象棋藝術在清代一代是有比較長足的生長的,乾隆嘉慶年間,名手輩出,被認為是中國象棋汗青上的黃金期間。但清朝很多有名的作品,如國手周廷梅所作的“會珍聞”、“五大臣弈譜”、“蕉竹齋”、“聽雨軒”、“淵深海闊”……,也大都“聞其名而末見其面”,有些可能還活著間,有些亦有人加以考訂,但由于咱們未親見其善本,或者者沒有靠得住的版本作為證實,不敢信賴等於真品,是以還不克不及逐一完備敘說。
這里,謹將積年珍藏以及曾經經觀摩過認為確鑿較為靠得住的古譜簡要加以先容,以供興趣象棋的同道們參考。但由于咱們見聞有限,生怕脫漏在劫難逃,但願人人能多方挖掘,供應材料,予以增補以及指正。
至于近代以及目前出書的棋譜,未來在可能時再另作先容。
1、《新編輯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
簡稱《事林廣記》,是一部日用百科型的古代平易近間類書。編者南宋陳元靚,是宋寧宗、理宗時(1195-1264)人。籍貫福建崇安,陳無功名仕歷,在家園隱居著書,是以他的事跡不見于端莊的史書。他的著述除《事林廣記》外,另有《歲時廣記》、《博聞錄》三編。
《事林廣記》的成書約在紹定(1228-1233)以后,其底本今已經無存,目前撒播的元、明刊本,后人作了增廣以及編削,種種刻本的內容多有收支。1963年中華書局據元至順間(1330-1333)建安椿莊學堂刻本影印的《事林廣記》分前、后、續、別四集。內容有:天文、歷侯、節序、地理、郡邑、人事、農桑、帝系、編年、器用、文藝、官制、刑法等四十多個門類。采集的材料極為普遍,具備很高的史料代價。關于該書的版本除至順本外還有元至元六年(1340)建陽鄭氏積誠堂刻本,日本元祿十二年(1689)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刻本,明永樂十六年(1418)建陽翠巖精舍刻本,明成化十四年(1478)刻本,明臨江府刻本等。這些版本中,至順本是比較好的一種。
在至順本《事林廣記》文藝類中收錄了兩個象棋全局以及一個象棋開局,是以該書是現存最早載有象棋內容的書本。原譜的棋子,紅子鳴“白子”。兩邊均是將、士、象、車、馬、炮、卒。沒有將帥、相象、兵卒等之分。它的著法記載以及目前的記載要領不同。它因此一方為準,由左至右算起,這類記載要領比現行的記載要領還要簡明。只須認定棋盤的下方左側第一行是1、。。。。。。第九行是九就行了。記譜既便利,又不會產生1、九;二、八;3、七;4、六路等的過錯,是一種很便利的記載要領。
二、《夢著迷機》
這是咱們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版本,它在明代的時辰就已經經成為孤本,出書日期,難以考據(有人說是明初洪武年間的作品,但未見靠得住的材料),約刊印于明嘉靖之前。全書十卷,現已經殘破不全。個中有一部門曾經被選編入“適情雅趣”。據云間薛丙增訂“梅花泉”,自跋所說,可能該書也以及“夢著迷機”有些淵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說它“皆全枰而無開局”,不知是指“夢譜”的最早版本或者尚有其它版本,已經沒法相識。咱們所見到的是靜海鄭國鈞所搜集的部門版本,據鄭君說,這是他于1949年從墟市上一名姓杜的雜貨攤商那里取得的,據這位姓杜的說,他也是從墟市上買來的,原書有十二卷,把它看成廢紙用以包貨。經鄭君再三搜集,只存1、二、三卷殘本,計有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冊,有開局一百局,總計285圖的開局棋勢,全書均為圖式,未見著法,估量是圖著分列,版本以及刻印與后來的“適情雅趣”相仿佛,開局都因此勝局為主,事勢雖大多簡略,但卻很精采,至于原譜著者姓氏及序、跋等均沒有見到,惋惜得很。鄭國鈞將個中與《象棋譜大全》內的《適情雅趣》相同的126圖,陸續分贈棋友;后又將所余的159圖送給福州《象棋月刊》主編林幼如,林又刪往與原版《適情雅趣》所同的15圖,并與鄭補擬著法,書成后在棋友中撒播。后又由魏子丹、丁章照修訂,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冊贈棋友。1985年蜀蓉棋藝出書社正式出書了清算本。今鄭、林均已經死,其后環境,迄今未詳。僅知馮錦諸老師存有殘頁二張罷了。該譜原圖棋子為是非兩種,但黑子是帥、相、兵,白子是將、象、卒,白方後行。
從這些殘破不全的版本望來,不完備的四卷就已經有近三百個開局,且個中很多事勢都是“適情雅趣”所沒有的(1570年刊印的“適譜”的引文中曾經說:“……玉川徐君,緝購“金鵬竅門”、“夢著迷機”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經,以圖角勝,乃欣與適情覓豫者共焉,爰題曰適情雅趣,請壽諸梓,以廣其傳云。”這便是說:“適譜”是集“夢譜”與“金鵬”而刊印的,但就目前所發明的“夢譜”殘本望來,“適譜”并沒有掃數網絡出來。),可以望到那時“夢著迷機”範圍之偉大,資料之豐厚,在當時的印刷前提下能出書如許的巨著其實是很不輕易的,惋惜目前只剩上片紙隻字,真今人可惜不已經。明朝趙用賢、趙琦美父子二人喜躲書,其《脈看館書目*子類五*象棋》著錄《夢著迷機》一部,十卷。晁 《寶文堂書目》卷下“藝譜”亦著錄此譜為徽州府刊印。清初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十五“子部*藝術類”著錄“《夢著迷機》十卷” ,可知該譜在清初尚完備活著。
3、《百變象棋譜》
本書在明朝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問世,距目前已經有四百八十余年了,清代康熙及乾隆年間,都曾經先后翻印,翻印本除敘文有所點竄外,其余都以及明本同樣。“夢著迷機”的全本既不克不及見到,若是這一個版本靠得住的話。那么這是現存象棋譜中最早以及最完備的版本了。
這本棋譜共有簡短開局七十局,分為勝、以及兩集,計勝局8局,以及局62局。記譜的要領不采用行格地位而僅用筆墨申明,如:車進將,馬河界,象走邊等,可以望出初期象棋開局以及棋譜記載要領的特點。版躲始康紫霞村落,書的扉頁中間直書“百變象棋譜”五字,下面橫刻“翻印必究”四字,右上角有“新增異常形勢,秘傳神妙著法”十二字,左下角則有“舉手便知”四字(這些顯然系書商為招攬買賣所加)。書系小型木刻本,除敘文兩頁外,棋式共有三十五頁,計七十圖。每局上半頁橫列局名,每行三著,但也有4、五著者,不很一致。每局僅列一種正著,不列變著。圖式以及一般古譜不同。紅黑偏向相反,由黑方先走(一般古譜紅方鄙人,黑方在上, 由紅方先走)。棋子的軍種,紅方是將、士、象、車、馬、包(炮)、兵;黑方是帥、士、相、車馬、包(炮)、卒。書的違脊刻印有“家躲棋譜”四字。依據敘文所言,這是將古譜按模樣形狀重行刊印的,原譜當屬更早的作品,究競是在“夢著迷機”曩昔的作品仍是以后的作品已經經沒法覆按,只能按它重行刊印出書的時間作為依據。現所見版本均是明版清印,首要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興發堂刊本,無序,但有“象棋譜引”(廣州彭樹榮躲本)。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宏道堂刊本,有“引”無序,同興發堂本。同盛棧刊本,“引”以及刊印年代與宏道堂原形同,但書商為了圖利,少印30局,僅40局(杭州胡錦炎躲本)。清文秀堂刊《百變*象棋全譜》本,無序、無“引”亦無發行年代,但有平日見到的“象棋要訣”以及“新增十則”。所列棋局,前后略有收支,個中四個局名,個體筆墨也有懸殊(北京佟醒華躲本)。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霽月山房刊《百變異景*補充象棋譜》本,計66局(缺4局)(北京劉國斌躲本)。
4、《適情雅趣》
在現存的古譜中,是最早、最體系、最具備範圍的一種,原刊于明代∏旄 縋曇?公元一五七O年),由金陵徐芝(字玉川)精選,會稽陳學禮(字養真)校訂,全書共十卷,分為八冊,卷一至卷六共列開局圖式五百五十局,每局均用四個字定名,下附著法提綱,如“棄雙車馬炮勝”、“馬掛角雙炮勝”等,都有線索可尋,易于領略。盡大部門是紅先勝,個中卷五及卷六是適用開局(卷六為以及局),卷七及卷八因此上六卷的著法。已往有人覺得原書無著法,多是只望到卷一至卷六部門而發生的誤會。卷九、卷十分列“金鵬十八變”前、后集全局著法51局,不管後手、后手都以隨手炮為主,具備快攻速殺,搏殺劇烈的特點。從這里可以想到那時隨手炮約莫是最流行的布局,個中有順炮橫車破橫車一局,是很少見的布局。咱們到目前尚未見到“金鵬竅門”的底本,但從“適譜”所精選的部門望來,“金鵬譜”的隨手炮布局已經具備許多的轉變,這不克不及不謝謝徐芝所作的積極,保留下如許名貴的材料。
“適譜”書內扉頁直題“適情雅趣”四個大字,上有“爽心怡神”四小字,右上角列“金鵬十八變”五字,左下角列“三畏、光啟堂躲版”字樣,這是該書最早的木刻版本。此外還有一種較后的版本,則列“敦化、懷德堂躲版”字樣,但版本及內容則齊全雷同(有棋圖550幅,著法551局,個中第227局“殺身成仁”局漏圖),僅三畏堂本尚有一拙逸道人敘文,題為“適情雅趣引”, 咱們目前稱這一種版本為“三畏光啟堂本”,后一種版本為“敦化懷德堂本”。 該譜圖式多樣,殺法精妙,淺深兼備,有些雖廖廖數著,也甚是玄妙。在實戰中可以自創應用,對初學者提高棋藝大有裨益。
茲將“三畏堂本”中拙逸道人所作“適情雅趣引”原文摘錄于下:
“嘗謂諸土醫生,每于崇本時暇,游藝靡嫻,期于適情焉爾矣。棋分圍、象弈,均著聲注想,……惟夫象棋,敘全局有金鵬竅門,摘變形有夢著迷機,奈偶獲者珍視玄竅……幸遘玉川徐君……緝購“金鵬竅門”、“夢著迷機”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經,以圖角勝,乃欣與適情覓豫者共焉。……愛題曰:適情雅趣。請壽諸梓,以廣其傳云。”文的后面署:“隆慶庚午仲夏吉旦拙逸道人書于愉逸窩中”。引文后,卷首刊有“棋經論”一篇,工具棋著法,作了很中肯的闡發,是引導象棋實戰的實踐文章,對對弈攻守道理頗多分析,是歸納綜合象棋實戰實踐的初期文章。這里限于篇幅,從略。
5、《三才圖會》
《三才圖會》是明朝王圻、王思寄父子編纂的一部類書,刊成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前后。王圻,字元翰,號洪州,上海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曾經拜御史,因峭直敢言,忤時相,被調派為處所官,后致仕回里,以著書為事,卒年八十五歲。所著除《三才圖會》外,另有《續文獻通考》、《稗史匯編》、《東吳水利考》等。其子思義,字允明,以著作世其家。有《宋史纂要》、《噴鼻雪林集》、《故事選要》等書行世。
明朝類書之編撰甚多,然可謂圖文并茂,采摭浩博者,首推王氏父子之《三才圖會》。該書共一百零六卷,分天文、地輿、人物、氣節、宮室、器用、身材、衣服、人事、儀制、至寶、文史、鳥獸、草木等十四門。每一事物,寫其圖像,加以申明。圖文互證,細大畢載,足資鉤稽。清朝陳夢雷纂《古今圖書集成》,頗采摭其圖說。
《三才圖會》“人事”一卷中編錄了“象棋場合排場圖式”、“象棋下子法”、“場合排場名數”、“契九十分”、“象戲”、“象棋數訣”及六個開局等,這些內容均錄自元至元六年版《事林廣記》,可稱吉光片羽,彌足貴重的棋史材料。
六、《棋譜秘錄》
這本棋譜的出書年月沒有列明,但從它的氣概(上列著法,下列棋圖)以及著法的記載要領望來。與“百變象棋譜”統一類型。共分乾、坤、以及三集,坤集后面有“適情二集”字樣。是以,估量它較“適譜”晚出, 但可能還是明代的刊本。書的第一頁題有“棋譜秘錄”四字,上署“石室道人著”下署“寶翰樓發行”,上海馮錦諸老師躲。全書都是簡短開局,只列局數,不列局名,乾集有開局七十一局,坤集有開局六十八局,以及集有開局六十七局,共二百零六局。“乾”、“坤”兩集與“百變象棋譜”、“適情雅趣”有許多雷同的事勢;“以及”集:各局則盡大部門為后來的“韜略元機”、“心武殘篇”、“百局棋譜”、“竹噴鼻齋”等所吸取生長成為更深奧的排局,尤為是“心武殘篇”吸取更多。敘文后插頁刊有象棋式行子指明,載有進、退、平的詮釋,棋盤所列線格數字由左而右,與通暢的計算要領相反,書內正頁有“新刻傅老師秘授象棋譜,金溪(今屬江西省)傅萬鐘佐廷精選,后學甥林應祥世瑞校訂”等字樣,這申明本書不是小我私家的著述而是選自舊譜的編本。
茲將其敘文摘錄于后: ’
“象棋譜序”
“嘗渭象棋始自周武,其制尚矣,仿戰陣覺得式,象軍伍以成列,體幾微之趣,含正奇之術,神而闔辟,妙而縱橫,入圓造極之靈,經武緯文之德,故可與以及樂等妙,上藝齊工。楊子曰:斷木為棋,編革為鞠,皆有法焉,小數云哉,因此漢魏名賢,高品間出,晉宋盛土,逸思增流,凝思之性難限,轉變之勢不穹。……今得繡谷佐廷傅君秘授棋經三卷,有正有奇,有守有變,皆博取古勢而參訂之,往繁就簡,往難就易,不廢法而能不膠法,而又能示人以法,其思最精,其機最靈,恍忽青龍三卷。余今飽瞰是篇,日從事于桔中之樂,不減商山矣。
潭陽指月道人劉孔敦題于小桃源石室”
7、《桔 中 秘》
這是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版本至多的一部象棋譜,也是明代最后的一部象棋譜。它歸納綜合了明代一代以及曩昔時期的象棋藝術造詣,成為象棋藝術生長的第一個階段的總結。咱們給它如許的評估,是由於:一方面它對后代的棋藝生長有極普遍的影響;另方面在它以后的象棋譜生長了新的事勢,而以它為界線標志了前一段象棋藝術的造詣。如許的估量約莫是不會太甚分的。“桔中秘”刊印于明崇禎壬申年間(公元一六三二年),由東海朱晉楨輯著,侄朱爾鄴、朱景蕭檢閱校對(所見木版、石印本,卷一均是“蕭”,卷二則是“肅”)。內頁題有“桔中秘”三個大字,后附序文、凡例、全旨(與“適情雅趣”的“棋經論”迥然不同)、開局說、歌訣等,工具對弈略、戰術的棋理進行綜合論述以及闡發。全書分為四卷,卷1、卷二是全局著法,分為得先及饒先,卷3、卷四系適用開局,共有一百三十三局。從內容望,“桔中秘”根本上是選輯“適情雅趣”而成的,其全局部門與“金鵬竅門”前后集雷同,補充不多,但顛末一番清算,接變清晰,對后代編寫棋譜事情起了示范作用。“心武殘篇”凡例中就說到:舊譜接變之法,以朱進之老師“桔中秘”為最善,可使讀者易于參變,是編亦仿朱法。開局部門則只節錄適用開局,即所謂“局中時見,弗成不知者”,頗有現實代價。這本書流行很廣,現存首要版本有會文堂本衙躲板本137圖;扉頁直書“適情雅趣”,下面小字“橘中秘”,右上角“金鵬十八變”,左下角“金閶書業堂梓”刊本;清咸豐三年(1853年)味根齋校刊本、本衙躲板本、江左書林躲板本(三四均缺開局3頁,計6圖);還有沒有扉頁,計開局137圖,另外三局附注在第八、16、98局處共140局全(切合朱晉楨《開局說》中“共得百四十局”之數)等。上述種種版本,凡137圖者均有附注三局計140局全,131圖則均為134局,少三頁6局。
8、《韜略元機》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O七年)刊印,全書共有六卷,前四卷是殘、排局,后二卷是全局46局。全局部門也系選自“金鵬竅門”(金鵬諸變),與《適情雅趣》選刊的“金鵬十八變”迥然不同;殘、排局共有二百零四局,但個中有些事勢是相互相同的。開局的格局與“適情雅趣”相仿,分為“以及局”與“紅勝局”兩大類,但以96局以及局為主體;其余108局為紅勝局,多半是殺局,少數為適用開局,比較明代的開局譜已經有進一步的生長,著法也較深奧。從這里可以望到這一個時期,中國象棋藝術己最先有了新的生長,開局譜從以勝局為主生長到以以及局為主是一個新的轉變,成為以后排局—-高等開局的浮現的最先,反映了棋藝的賡續提高以及昌盛。
原書是大型的木刻本,扉頁中間直書“韜略元機”四個大字,上首橫刻“象棋譜”三字,右上角“李君泰校定”,左下角“文錦堂梓行”。敘文末題“康熙四十六年仲冬月張惠春謹識”。書內刻“新選韜略元機象棋譜”九個字,并注有“瑯琊王相提升,金陵張自文心所,匯選。張自美昆所,涂國璽君用,劉沂子浴,合纂。應文瑋孔潤,張惠春元淑,趙義忠文臣同校。繡谷李君泰,校定。”等字樣,有敘文一篇。敘文中除與別的棋譜同樣說了一段“嘗聞帝堯以圍棋教丹朱,……”等的棋譜敘文陳腔濫調外,分外說到成書的顛末是“……不肖奉先君遺訓,校勘之書無不敬榨梓,此譜寢饋三十余年,覺得游戲而易之,看今以思,殆昧所傳矣,急攫所鐫,但其卷軼流失,因選金鵬諸變以佐之,其間進退取捨之法,神機神算,非不智者不克不及指揮若定,決勝千里以外矣。因顏之曰:韜略元機。要亦顧其喻意何如耳。康熙四十六年仲冬月張惠春謹識”。現存首要版本有文錦堂刊本。
九、《萬寶全書》
《萬寶全書》,原名《不求人》,相傳是由明朝文學家、字畫家陳繼儒,號眉公,(1558-1639年)所纂輯的一部類書。清乾隆四年(1739年)毛煥文又為之補充。其卷十二“博弈門”中收有象棋排局十一局,一至十局的局名,第一個字均冠以數字,計有“一計害三賢”、“二士入桃源”、“三戰呂布”、“四馬投唐”、“五虎下西川”、“六將下江南”、“七賢過關”、“八面匿伏”、“九子十錄取”、“十三太保”,第11局“不要打往”。所選輯的棋局,多出自《百變象棋譜》,但不是照抄全搬,而是將錯局有所糾正。它對棋局的走法,一至九線路,均是各從己方右面算起,剛好與現行的路線算法相反。
《萬寶全書》的版本,有1842年本立堂重版本;1854年務本堂源記本;1871年積慶堂本;1874年愛日堂梓本;1883年兩儀堂本及三讓堂梓本等多種。
10、《梅 花 譜》
在“韜略元機”出書的差不多統一個時辰,也等於“桔中秘”出書后約莫六十年擺佈的時間,王再越寫了有名的“梅花譜”。這是一部既承繼前一個時期象譜藝術的造詣而又有高度製造性的全局譜。它的功勳是開闢了布局的另一個偏向:屏風馬對當頭炮。而在梅花譜浮現曩昔,從“金鵬竅門”一向到“韜略元機”都因此隨手炮為布局的根本偏向;也能夠說,曩昔各譜的布局,只是做到清算、保管“金鵬竅門”的根本面目,并沒有新的製造。“梅花譜”是什么時辰成書的,已經弗成覆按,咱們只知王再越是康熙年間約莫是公元一六六二年–一七二二年時辰的人,假設他是在三十歲擺佈寫這部棋譜,那么,這時候恰是“桔中秘”出書后六十年擺佈,也等於“韜略元機”問世的前后。在這個時間浮現了象“梅花譜”如許的作品(和“韜譜”中開局以以及局為主酌研究偏向)是很天然的,由於從明末清初,中國社會顛末一番騷亂之后,到這個時辰最先浮現了比較穩固的狀況,文明藝術上有了一些新的生長,象棋天然也不會破例。
“梅花譜”原書并未刻印問世,僅系手抄撒播,這約莫以及王再越的經濟環境有很大關系,梅譜敘言中就說過“安蹇老師姓the adventure王,名再越,字正已經,康熙時人。性剛直,家貧力學,不求顯達,而世蒙昧之者,一身坎坷,抑郁無聊,為象戲以消歲月, 自得疾書,爰成六則,名之曰:梅花譜”這篇敘言是誰寫的,沒有注明,也極可能便是王再越 的“役夫自道”。但總之可以從這里望到他那時那種貧困潦倒的困苦狀態,在這類“一身坎坷”,“世蒙昧之者”的環境下要用木刻版出書象拱譜當然是很難題的,這一點,以及“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那時的狀態很是類似,“紅樓夢”最後也還不是靠手手本撒播于世的嗎?但畢竟這是一部極有代價的,影響力很大的作品,便是手抄,也撒播很遙,影響很大,聽說以后乾隆年間,國手周廷梅就曾經經修訂過梅花譜,以后的“吳紹龍棋譜”,“吳梅圣梅花譜”,“巴良士反梅花譜”,一向到近代的很多棋譜都遭到它很大的影響,這又以及“紅樓夢’’有相仿佛的地方,足以證實一部具備藝術代價的作品,切實其實是為人平易近所喜好而不齊全受一時某些難題前提所限定,終于要撒播后世,發揚光大的。
原譜著法以字代替,即以滿盤九十個格線地位,填入九十個字的一首詞,以各個不同的字代表一個地位,從某一個字達到某個宇,即透露表現棋子起著以及挪移酌盡頭,尚有一種幽默,固然這不是最佳的記譜要領,但也能夠望到王再越的文學藝術蠢才。
全書共分前后兩集,都是全局著法。每集又分上、中、下各三卷,分門別類,對順炮、列炮、過宮炮、屏風馬對當頭炮作了專門研究,細致深切,豐厚多采,個中“八局屏風馬”是全書的精髓,首創了象棋布局的另一個偏向。
“梅花譜”標志了中國象棋布局的一個新階段,對中國象棋藝術的生長有偉大的奉獻。個中尤以八局屏風馬更有高度的施展,是一部承前啟後、具備劃期間意義的有名古譜。
11、《吳紹龍象棋譜》
本書系手手本,是清乾隆年間古吳(姑蘇)嵇山吳紹龍的弈局。原譜共有二十六局,目前只存十六局;內有讓單先十四局,讓雙先兩局,個中挺兵局占了十局,另六局是當頭炮攻屏風馬局。全譜固然局數不多,但可以望到那時象棋名手們的對局梗概。
吳紹龍是奈何的一小我私家?沒有找到考據的材料,只知他是那時有名的棋手,曾經經檢閱校對過“心武殘篇”。原書有一篇敘言,簡略說到他以及這本棋譜的抄傳環境,特摘錄于下:
“乾隆間,吾蘇吳子紹龍,弈品居第一,而名不出里巷,談藝家不之奇也。予耳其久,惜主亦晚,不獲一壁,而其所著弈譜,又急迫不易患,本年春馬子士元手一編遺余,余受而演之,果出一時名手。……固然,弈之為數,小數也。全國奇才異能,湮沒不彰者,不克不及一二數。獨吳子也乎哉!幸其生平猶有此一編在,吾故樂與馬子共寶之。”
12、《心武殘篇》
本書刊印于清嘉慶五年(公元一八〇〇年),六年后又再重訂補遺。是由云間(即目前的松江)薛丙搜集那時流行開局,精心剖析,輯著成書,并經古吳(今江蘇姑蘇)稽山吳紹龍檢閱校對,四明(今浙江寧波)二安葉明參訂。全書共分六卷,有開局一百四十八局,前兩卷刻印棋局圖式,后四卷刻印著法,多半以正以及為主,個中糾正舊本的,也有白勝、黑勝間列個中,一切著法都較曩昔種種開局譜深奧,有“后來居上”之感,可以說是開始的排局譜。
這本書在編纂、分類上有很多優點以及特點。它把以及局分為正以及、紛以及、徉以及三種,統一類型的開局又集中一處,以便讀者參照研究,在目次處還注明原名、又名等等的原來稱號,對古譜有更深切的相識,頗具特點,可以望到編者在那時是煞費了一番苦心的。印刷方面也很優美,為曩昔木版棋譜所未有過,紙張是用宣紙,圖式是套印的–即先印棋盤后印棋子,清算得很好。首頁題有“心武殘篇”四個大字,上署“嘉慶庚申鋟”,下署“如青書屋”,附有敘文兩篇,凡例十六則,目前摘錄有參考代價的敘文一篇以及凡例,以供參考。
(一)“心武殘篇”敘文
“象棋字始見楚詞,再會于國策,皆不言其制。至北周武帝撰象經一卷,集群臣而講說之,有王褒王裕何妥等為之注,其書今亦不傳。推宋晁無咎曰:象棋者,戲兵也。黃帝之戰驅猛獸覺得陣,象之雄也,故戲兵而以象戲名之。然謂其局之縱橫各十一格,意苦其狹,嘗廣路為九十格,子九十八,非往常之縱十橫九也,則又弗成解矣。……茸城薛丙桔隱,固精于是者,陋近刻之淺顯也,自制一百四十余局,名之日“心武殘篇”。若者勝,若者負,若者可以及,轉變莫測,思精意深,……余不解此,樂為之序者,以其戲之地位措施分界劃規,有類于陣法,孤虛沖破,收支卷舒,有合于兵機,為是志耳。但是薛君之制是諸局也,豈大道可觀之謂哉。
嘉慶四年己未玄月汪大經籍 。
(二)“心武殘篇”凡例
1、是譜制自閑居,借消長日,葉旭初老師雅愛此藝,見而慫余排印,不揣固陋,爰刊以就高超。
二、向來一切棋譜,皆通盤與開局耳,惟張元淑老師曾經集“韜略元機”一冊,創列事勢,開局附焉, 復參“金鵬全局”以佐之,是編所集, 乃向有圖式而無著法, 皆以愚見參出之,非竊其秘而錄之也,更有小窗偶撰諸局,亦附其間。
3、舊譜所著開局,使操必勝之權,黑縱有仙機,亦無措手處,如“桔中秘”與“適情雅趣”,皆然也,是譜悉陳以及局,有相生相克之義,其誤者即謂之劣,劣則必敗。
4、凡局尾彼此終無勝者為正以及,或者此強彼弱有不克不及以及之必將得一將一閑而后以及者,謂之紛以及。
5、近有以反面之著,稱為正以及, 而射利者受誤不 少,是編中或者有此局當勝,而乃以另法攻之,后回正以及者此即詐也,名曰徉以及,今亦備列,以明正紛徉三者稱以及之別。
六、是輯錄有“韜略元機”中之舊勢十余局,以資參考,或者向作以及,而競反面者,今將舊法列前,變法列后,而詳辨之。
7、舊譜接變之法以朱進之老師“桔中秘”為最善,可使讀者易于參變,是編亦仿朱法。
8、局內有彼以子送我,乃可抒難,我卻不受而避之,意在必勝,被定再送之,則不為逼也,我若不克不及歸避,則當受之,如彼送子而帶照者,仍作久逼常將,在二敗之例,不得與送子抒難一體論。
十3、《梅 花 泉》
這是一部手手本的全局譜,初為海門童圣公原著,至清嘉慶年間經云間薛丙詳加增訂,內容更為空虛,由原有三十六局,凡一百三十二變,演化為五十局,二百十余變,種種布局都很新奇,例如:中炮鴛鴦馬,擺佈單提馬,棄馬陷車,和左疊炮等都有,尤為是棄馬陷車局,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譜本。
全書據目次所載,計分:上卷對敵局十三局(以及局),中卷得先局十四局(勝局),下卷饒先饒子局:二十一局(另有饒左車右馬得先局,不詳)。但很惋惜,下卷已經經遺掉,只望到上、中兩卷罷了。
吳西都于1950年在上海靜安寺新書肆購得上、中兩卷手本。后蕭永強在上海古籍書店購到上中下全手本,為伊靈阿同校本,計50局175變(共225變)。上海藏書樓躲有一套手本。
原書尚有敘文兩篇,自跋一篇,凡例九則。
童圣公是什么時辰的人?什么時辰寫這本書?便是那時檢閱校對增訂者的薛丙都說“固莫能考矣”,但敘文與跋都為清嘉慶丙寅年也即薛丙重訂“心武殘篇”的同年所作,以是咱們把它列在“心武殘篇”之后,未來如能取得更多的材料,再作考訂。
目前將薛丙的後記摘錄于下:
“象棋梅花泉譜, 乃海門童圣公老師所作也。 皆全枰而無開局,自對壘以至讓先及車、馬紛歧,其目要皆所謂“夢著迷機”耶?相傳數百年來,躲者皆手抄而無刊本,蓋弈譜有“桃花泉”,而象則有“梅花泉”,兩者智巧相埒,然桃花之繼梅花有其譜也。……圣公此譜,不知當日固與人對局乎?抑或者如過百齡老師自撰“四子譜”以啟示來者乎?固莫能考矣。茸城昔推唐切冠、翁文采、毛玉山、何克昌四公最善斯藝,余不迭見唐、翁、毛爆玖,惟河公以壽躋耄耋,少時得其指授,后喜與對局,幸叨青藍之譽,及獲睹“梅花泉”上冊,繼得中冊于酒坊中,最近幾年始見其下冊,譜于是乎克全,核其底本僅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變,余今衍為五十局,二百十變,仍離其卷為三。余豈妄敢繼武後人哉,亦聊就正有道耳;況譜既無刊本,余所獲者,又無他本可較,怎知其果全與否耶?世多高車,尚祈指謬而啟發之,實所跋看焉。
嘉慶丙寅孟秋上浣桔隱居土薛丙跋”
十4、《百局象棋譜》
這是一部版本許多、流行很廣、影響很大的象棋開局譜。最早刻印于清嘉慶六年(公元一八〇一年),以后陸續翻印,直至光緒乙亥年(1886年)還有發行,不拘一格,都是小型木刻本,與后來的石印本、鉛印本等的局數順序有所不同。現存首要版本有文余堂刊本、靜樂齋刊本、四法堂刊本、清光緒元年(1875年)本堂躲板本、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江左躲版本、翰寶樓躲版本、禪山近文堂躲版本、九思堂躲版本、耕經堂刊本、山淵堂及竹秀山房、善成堂韜略元機全書以及不印堂名等等多種。全書共八卷,分為四冊,有開局一百零七局(目次只列一百零四局;個中有同局異名1局,實為106局),著法以以及局為主,并以針言、諺語定名。事勢迥然不同的頗多,個中“車馬盡食”與“焚書坑儒”兩局競齊全雷同,局名很通俗,有點“江湖”氣息,例如“十三太保”、“八仙過海”、“霸王卸甲”……極可能是那時流行的江湖開局,著法復雜而轉變無限,從來為泛博象棋興趣者所迎接。
由于本書版本許多,書商為了投機,隨意安上很多奇新鮮怪的稱號,例若有一種版本冊頁內就題有“韜略元機”四大字,下面又刻有“適情雅趣”四小字,旁署“陳希夷老師著”,下署“耕經堂梓行”,目次上又刻“陳搏百局”字樣。 這一情勢多為以后翻印者采用,乃至很多人誤會它便是“韜略元機”或者“適情雅趣”,實在“韜譜”與“適譜”先后相隔九十年,是不克不及一概而論的,至于用陳搏作為作者的名字,更是沒有依據的事。本書原作者是“三樂居土”,他的真實姓名沒法覆按,但原書敘文中已經列明。至于用陳搏作為招攬,則顯然因此后翻印的人妄自增長下來的。本書在編纂各方面固然不很高超,但各個事勢卻頗有可取的地方,是研究排局的一部好作品。 清末平易近初,城鄉藝人設攤擺棋的開局,大都取材于《百局》。清末有木刻本《效古子象棋譜》,分上、下兩冊共19局,全系選自《百局》。
十5、《竹噴鼻齋象棋譜》
中國象棋開局譜,從簡略的勝局以及適用開局生長為比較復雜、深奧的高等開局是閱歷很長的時間的。從很多古譜中,咱們可以望到如許一條生長的線索,這便是:從“夢著迷機”到“桔中秘”,也等於明代曩昔的開局譜盡大多半因此勝局以及適用開局為主的,轉變比較簡略。“心武殘篇”凡例第三則說:“舊譜所列開局,使操必勝之權,黑縱有仙機,亦無到手處,如‘桔中秘’與‘適情雅趣’皆然也。”這一點,說得很中肯,很顯然,如許的開局譜是不克不及知足象棋藝術生長的要求的,是以,到了清康熙年間出書的“韜略元機”就最先采取以以及局作為研究開局的首要偏向,如許就把開局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浮現了更高等的開局—-排局。這類開局,照先輩名手們所說,具備“相生相克,真假奇正,升沈順逆之機”,對人們象棋程度的提高以及思維本領的磨煉上無疑是有很大的利益的。從“韜略元機”最先,顛末“心武殘篇”、“百局象棋譜”,都是朝向這個偏向積極,而總結了這個偏向的造詣,代表了這一個時期的開局作品的便是“竹噴鼻齋”。它以及“梅花譜”雙雙成為象棋藝術生長的第二個階段的代表作。
現存“竹噴鼻齋”首要版本有清嘉慶九年(公元一八0四年)刊本、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刊本。前者多半是初二集本(也有三集本),計初集八十四局、二集七十六局(三集四十八局),“成百六之數”;后者分為三集,計初集二冊,七十八局;二集二冊,七十局;三集四冊,四十八局,都因此正以及為主,個中以第三集最為深奧。書內有吳映奎序、自序及其子景煦跋等。自序中說:“家嗜象戲已經三世,網羅舊譜至百余種。”在那時能網絡如許多的棋譜,很是可貴。張喬棟黃屋后面有空位一片,布置了山石花木,有製作了幾間樓房,添購了善本書及書畫,空虛個中,名“竹噴鼻齋”。并常常與棋友敘會、切磋、研究棋局,群策群力,詮訂舊譜很多舛誤,還網絡解析了那時江湖上撒播的不少秘局。該譜即系集中了古譜以及江湖秘譜中最具備代表性的排局加以讎正,并取諸家之長而成,是以其內容豐厚多彩,著法深湛玄妙,為從來棋界所推許,是有名的清朝四大排局譜之一。
“竹噴鼻齋”的編著者是張喬棟,字蘭汀,初號橘洲散人,后改櫟洲散人,又稱竹噴鼻齋客人,生平不詳,卒于清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
十六、《淵深海闊象棋譜》
簡稱《淵深海闊》或者《淵譜》,清陳文乾編著,成書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現僅存原底稿,為素有“南楊北劉”之稱的劉國斌老師所收藏。全書共16卷371局(正局361局、補遺10局)。每封爵面用黃紙簽條題署“淵深海闊”,上面蓋有陳文乾氏的小型印章,首卷內有陳文乾“述意”(即敘文)三頁,在凡例中寫有:“局中行子之法,予與蓮塘,不吝血汗,通宵達旦,必盤盤推敲,子子斟酌,致無纖毫疑竇,然后敢錄。若原法錯訛,則必更正。......是譜于乾隆壬子歲起至嘉慶戊辰歲止,歷一十七年方能完稿。雖集昔人成勢,亦有出自誣捏。凡譜內自作之局,均注一新字表出,以俟高超示正。澹庵陳文乾識。”《淵深海闊象棋譜》博采眾長,清算匯編了那時流行于平易近間的種種開局、排局名作,為清朝四大排局名譜之一。
十7、《爛柯神機》
本書是爛柯隱士于國柱所著,刊印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現存首要版本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尚有記為1843年的)紅葉山房躲板本,序為“道光二十三年次癸卯(1843年)良常(即茅山,在江蘇金壇縣西)于國柱自序”,例言末署“爛柯隱士于國柱謹識”,小型木刻本。后曾經重版,有些圖著及錯字在重版中作了糾正。該書尚有《三余堂叢刻》本,這是一部大型木刻本,為叢書的一種,個中有醫卜星象等外容,而《爛柯神機》亦在其間,共有開局一百二十局,全書四冊,著法都是紅勝,多半很簡短,偶然1、二著即可致勝,書的後面有“自序”一文,說:“……余夙好象戲,及今兒二十年,積局百二十之數,草澤之戲,非敢云工,只以質諸同好,或者可廣博雅之一噱云爾,是為序。”從事勢以及自序望來,這本棋譜極可能是于國柱本人二十年小我私家創作的作品。
十8、《象棋滿盤譜》
這本棋譜,原序文寫的是“道光己酉歲新正月”(公元一八四九年)的作品,但出書倒是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間隔二十二年,不知是什么緣故。從內容望,都是抄自舊譜,沒有什么新的器材。正頁刻“象棋滿盤譜”五字,上列“同治辛未鐫”,旁署“陳希夷老師著”,又署“游心齋躲板”。違面題辭四句:“須知治國如棋, 況復長安似奕,實施啟發智術,足可游泳心神”。註釋下面又有“新刻陳搏象棋譜”字樣。全書分四卷,都是全局著法,咱們核對了舊譜之后,發明它掃數抄自“桔中秘”,只是在原序以及變著上稍有先后不同, 個中饒雙先兩局及左疊炮一局,則是抄自“韜略元機”。這類易名剽竊以及假托陳搏名字的做法,很顯然是書商為了投機而干進去的魔術,既缺少藝術代價,還會凌亂后世讀者的視聽,以是,應當說這是最壞的一本舊譜。但不論若何,總算是一本舊本的棋譜,故一并列入,使讀者們有所相識。
十九、《蕉窗逸品》
這是叢書中的一集,清隱橘齋客人顧舜臣編,刊印抓魚于光緒己卯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是小型的木刻本,扉頁中間直書“象戲新譜”四個大字,右上角刻有“蕉窗逸品第四”(其余三集是詩文等作品),左下印有“松籟閣躲板”;后有“光緒己卯孟春上浣且園居士心薌氏序一篇”。尚有單行本,則無此序。全戲只有十個開局,都是流行的江湖開局,如“七星聚首”、“野馬操田”、“跨海征東”等,大體上是取材于“百局象棋譜”再加清算而成的。書中所列目次為10局,個中“跨海征東”有新舊兩局,實有11局。著軌則與“梅花譜”同樣,用九十字作為線格地位暗號。分正編、外編兩篇,正編是以及局,注:“觀正局以識繩墨之從”;外編是劣局,注:“觀劣局以悟毫厘之掉”。端倪清晰,便于研究,在象棋譜的編纂伎倆上,也算是獨樹一格,蠻有幽默,原書有兩篇敘文。棋盤用赤色,棋子用玄色,是木版本中最早用雙色套印的象棋譜。
二10、《新增神妙轉變象棋譜》
這也許又是書商所翻刻的一部棋譜,清同治五年(1866年)刊印。全書分為勝、以及兩集,共有簡短開局五十五局,計勝集二十局,以及集三十五局。內容盡大部門剽竊《百變象棋譜》,新增的資料不多。記載要領也是用筆墨申明措施地位,由對方後行,不脫《百變象棋譜》的原先面目,經核對,個中有19局為《百變象棋譜》所無。現存版本首要有清同治五年刊本,全書僅二十八頁,系小型木刻本,扉頁中間直書“象棋譜”三個大字,右刻“新增神妙轉變百局棋”字樣,左下有印章兩枚。有“象棋譜引”一篇,內容與清刊本《百變象棋譜》的“象棋譜引”雷同,后面署有“日新堂謹識”。尚有署有“樓謹識”的版本,也有沒有“象棋譜引”的版本。都沒有作者姓氏。
二11、《爛柯真機》
《爛柯真機》作者不詳,成書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現存首要版本有三種:一、陸永慶躲本,赤色封面,中間直書“象棋譜”三個大字,右上刻“光緒年新刻”左下刻“三元堂發兌”;首頁為兩老棋戰圖,旁一樵夫鵠立觀弈,圖的上首橫書“爛柯真機”四字,以后是“象棋場合排場圖式”以及八首象棋歌訣及行子指明等;計有棋局26個(個中缺25–28四局,但頁碼延續無間斷);2、楊明忠躲本,首頁中間直書“金鵬變法”四個大字,右上刻“新刻”二字,右下蓋有“蘇州來青閣云記造”朱印一枚,不和直書“象棋譜”,右上刻“光緒丙申”(1896年),共有30個開局。三、浙江藏書樓躲本,每頁中縫上端印“象棋譜式”四字,亦是30局。三種版本內容雷同。本書所載棋局過錯極多,是木版棋譜中所少見,顛末按圖索驥,順手推舟糾正之后,挖掘出不少千變萬化、出色奧秘的著法及富有新意、很是別致的圖式。不意,“劣譜”中也有好局埋躲。
二12、《蕉竹齋象棋譜》
《蕉竹齋象棋譜》,簡稱《蕉譜》,作者不詳。相傳清代中葉,杭州“棋孟嘗”食客包羅平易近間殘排局,擇其精髓薈萃而成此書。此譜向無刻本,僅靠手本撒播,乃至各本書名、局數、局名、圖式及著法互有收支。個中福州薛興順所躲的手本,是局數至多、著法最善、來年月最早的珍本,全書四卷,扉頁中間直書“蕉竹齋象棋譜”,右上書“宣統庚戊年(1910年)菊月抄”,無序跋以及作者、抄者姓名,有排局97局。此外,撒播的《蕉竹齋象棋譜》尚有吳本37局、杭本21局,和52局本以及《鄒竹齋》、《江湖秘譜》等等多種。1976年魏子丹、丁章照、楊明忠一路匯編油印《蕉竹齋匯編》上下兩冊,計114局。
二十3、《湖 涯 集》
《湖涯集》,又名《橘中秘開局》,作者及成書年月均不詳。記譜著法,用兩首詞,以九十字定位法記載,字句與王再越所著《梅花譜》雷同。有排局58局,多系平易近間江湖開局。現僅存原手本,系杭州許有之贈與上海屠景明,因年月長遠,手本的底面已經缺,少了三局;后上海楊明忠從杭州胡錦炎處借到《橘中秘開局》,內容全同,是以得以補足58局。全書著法有詳有略,遇轉變繁復形勢時,增列蛻變圖,名曰“初局”,使讀者便于排練,不致攪渾,創古譜之新格。
二十4、《會 珍 閣》
《會珍閣》,底本未見。1927年謝俠遜輯《象棋譜大圈》“弈話”內所載武進費錦欽寫的“象譜說薈”中提到:“……當乾隆中葉,象戲風行,人材輩出,其最著者,共有九派。…..而周廷梅(枚)遍歷南北各省,克服諸派,遂整天下國手。而成毗陵正派,從之學者二百余人。……年逾七十,猶樂此不疲。……所著象譜有《會珍閣》四十卷及《改編梅花譜》二卷。聽雨軒各譜所采入者,計有全局及布勢數十局,而于那時掌故及名手佚事記錄很是詳絕。今《會珍閣》不知是否尚在人世。……”五十年月初傳抄的《會珍閣》僅存開局20局,來自福州林幼如。1955年7月臺灣出書了李天華編的《象棋寰宇》,內刊有“周廷梅著,林幼如躲,李天華增注”的《會珍閣》開局20局。所列圖式深奧異樣,千變萬化,並且與四大排局名譜中的圖式無一雷同,且擬局程度甚高,被視為排局中的珍品。由于著法艱深,原無變著,是以可議的地方較多。臺灣傅信仁主編《中華象棋》期刊時,曾經將《會珍閣》開局作為“征答”局陸續註銷。1989年11月人平易近體育出書社出書了林幼如編著《會珍閣象棋譜》詮訂本,使之撒播更廣。
二十5、《象棋老譜》
《象棋老譜》,恕齋黃慎忠著,后學李錦補,黃、李二人生平不詳。成書年月不詳。釋華一躲舊手本一卷,無序、跋、目、例。卷首列象棋局:一平九路數,各從己方左手算起,但越界則反是,例如挺右側卒為“卒九進一”,過河后則作“卒一進一”。著法格局,與其餘古譜有所不同。全書共有殘排局42局,個中部門圖勢與古譜《百變象棋譜》、《韜略元機》等類似,但很少相同,亦無為其餘各譜所未見。其著法雖很出色,但亦存在可議的地方。
二十六、《吳著梅花譜》
這是清末余姚吳梅圣著述的一本全局譜,原來是手手本,到平易近國以后才有鉛印本。內容很精采,是進修象棋的人應該參考的一本棋譜。
全書共分五編:第一編“屏風馬破當頭炮直車局”;第二編“屏風馬破當頭炮橫車局”;第三編“屏風馬破士角炮夾馬局”;第四編“屏風馬破士角炮局”;第五編“屏風馬破轉角馬局”。也許是取“梅花五瓣”之意。著法都是饒先,以后手棋對付後手五種守勢,走子超脫,不落後人窠臼,是一本好象棋譜。
從這本棋譜中,咱們可以望到王再越的“梅花譜”在象棋藝術上的影響,清代一代許多名手可能是發起“以柔克剛”的屏風馬布局,這一方面是象棋藝術向更高一步生長的必定趨向,另方面是對明一代以當頭炮克服所有的布局偏向的反駁以及爭辯。爭辯的效果,豐厚了布局,使攻守兩邊都獲得更完美的法度;但在爭辯的進程中則顯露了肯定水平的單方面性,即誇大屏風馬克服所有,誇大“以柔克剛”而不是“剛柔并用”,這是一個錯誤謬捕魚達人 破產誤。當然,話得再說歸來,所有事物在生長的進程中,老是弗成免地要浮現“過猶不及”的徵象,沒有這類“過正”,則弗成能有所深切,而兩個“過正”就從兩個方面深切、豐厚起來,用炮?用馬?炮勝馬?馬勝炮?幾百年來大爭辯的效果,才有了本日“屏風馬應該頭炮”(不是“破”當頭炮)的完備布局。從這里,咱們加倍深入地體味到,任何一種藝術的勝利,都是顛末若干人,若干年代,若干反復研究、爭辯以及理論才有所造詣。保重後人的遺產,并在承繼的根基上持續製造,是咱們后一代人的使命。
二十7、《新鐫金鵬變法象棋譜》
為劉國斌老師在北京新書店購得,買時以缺扉頁以及尾頁,僅存17頁,沒法知其全貌。在第一頁右上角接近板框處刻有“ 新鐫金鵬變法象棋譜”九字。如下有與《百局譜》大致雷同的象棋歌訣八首,及行棋申明的“解平進退法”一篇。如下僅存排局13個,與他譜核對,個中“雙馬保駕”、“四馬投唐”兩局,為他譜所無。毛邊紙印,半數線訂。
二十8、《新選象棋譜》
為小型木刻本一冊,寶文堂刻,無出書年代內容,選自《韜略元機》中之排局12局,所載僅錄正著,變著不列,顯系書商圖利刻印。
二十九、《效古子象棋譜》
仿刻小型本,無出書年代,分上、下兩本。上本第一頁刻有“象棋譜上本,效古子題,天津萬興魁存板”。下本第一頁中刻“象棋譜”,右上“全式韜略元機”,左刻“下本”、“天津水閣萬興魁”。上下本頁碼相連,計20頁,內容選自《百局譜》內的19局(北京已經故孫經存躲本)。
三10、《自出洞來無對手》
咱們把這部棋譜列在明、清兩代古譜的最后,紛歧定是精確的,但由於這部書只署“純陽道人著”,既沒有敘文也沒有成書年月及別的材料可考,以是就只好臨時冤枉它一下了。明趙琦美脈看館也珍藏該譜,申明此譜是初期的古譜之一。
本書是手手本,都是全局著法, 內容大部門與“桔中秘”及王著“梅花譜”中之隨手炮、列手炮局雷同, 但也有小部門的點竄,并尚有“當頭炮攻單提馬”及“後手屏風馬”等局,殺局犀利,行子超脫,書中的“凡例”以及編纂伎倆上亦有很多凸起之處,值得參考。
全書共分七類,每類有五局,不附變著,也許其原意因此一局為一變,如許使讀者易于研究,也是好設施。書的目錄以書名七個字分手列入,尚有一種意見意義,計分為:
自字,信手炮五局;
出字,列手炮五局;
洞字,入手炮五局;
來字,隨手炮五局;
無字,袖手炮五局;
敵字,脫手炮五局,
手字,應手炮五局。
著法,全系帥方先勝。
書的註釋後面有凡例四則,也頗有趣,茲繕寫于下 :
1、著棋三快:眼快,心快,手快。
二、著棋三審:審對方之布局,審對方之得先掉先,審對方之失勢掉勢。
3、著棋三好:好棋身,好事勢,好思惟。
4、著棋三勝:氣勝,智勝,勢勝。
也許這位“純陽道人”是主意“速戰速決”的老祖宗,他處處以爭奪成功作為斗爭方針,這卻是棋手們所必須有的氣派哩。
三11、《梅花五子變》
手手本一冊,以字代著,它的九十個定位的字,與王著《梅花譜》、《蕉窗逸品*象戲新譜》的字不同。內容根本同《自出洞來無對手》象棋譜。在手本末后寫有:“同治己已經年正月十三在琉璃廠于姓書攤得之又于庚午年正月十五日復得底本,恰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真機緣也。余覓此書四十余年,剛剛得之,故志之。”(此手本于1964年10月借自北京劉國斌老師)
三12、《象戲匯編》
手手本一冊,第一頁內有“桐陰山莊增訂象戲匯編海上半閑居士參訂”字樣。內容是補充王著《梅花譜》的八局屏風馬。《梅花譜》原為105變,該譜增至311變,并編削了一些原有變著,著法以字代著。它的八局每局冠以稱號:如第一局“降龍伏虎”,第二局“暗渡陳倉”。。。。。。第八局“十面匿伏”。但不詳成書年代。
三十3、《梅花變法象棋譜》
傳手本一冊(原手本未見),共12局,104變。首有“棋論”一篇;“。。。。。。先君遺付舊譜一本,與橘梅雖無并論,然炮馬敘論,各見專長。。。。。。”。清光緒丁酉(1897年)冬吉安鄭自梅校著,河南黃德林躲本。
三十4、《善慶堂重訂梅花變》
全書分為三卷。卷一,3局56變;卷二,6局70變;卷三,6局35變。共15局161變。見自傳手本,因無序跋等,故不詳著者姓名以及成書年代。
三十5、《反 梅 花》
又名《象棋梅花心法譜》,作者巴良士,是晚清江蘇鎮江人(滿族)。刻書內容,認為當頭炮的威力甚大,有感王著《梅花譜》還不克不及與之抗衡,是以另辟蹊徑,編成《反梅花》。有些所謂近于“私見”,但有創見,有它的參考代價。該手本巴良士于晚年時贈給老友李子良,后李送給鎮江楊劍虹。目前見到的有7局18變以及8局17變(二者均為25變)。后尚有12局20變(共32變),諒系后人所增改。
三十六、《摘精梅花譜》
又名《崇本堂梅花秘譜》,1956年冬蘇月澹在上海古籍書店購得舊手本,象棋全局上、下兩卷,合訂一冊,共20局計79變。封面題“摘精梅花譜”,每卷首行都題“崇本堂梅花秘譜之上(下)魏塘陸愚溪抄”字樣。首頁有“梅花秘譜序”,申明該譜借錄黃氏家躲手本,序末寫有“同治四年事在乙丑(1865年)孟春壬月二旬有八日仿柳客人謹序于退密齋之南軒”。書末“同治乙丑四年二月二日錄梅花秘譜終”。經核對,它的內容雖與《梅花泉》相仿,但不是選抄薛本,可能與童氏的手本為同源。
三十7、《無 雙 品》
據福州《象棋月刊》第5期(1948年12月出書)所先容:“。。。。。。吳縣顧錦祥君所存之武進馬相如九州娛樂城繕寫的(《梅花譜》)為周廷梅所改編者。其屏風馬由八局增至十二局,其餘諸局,亦酌加3、四局不等,局中應變,亦增長頗多。其接變的地方,標明某著至某著,亦頗了然。每局冠以落款,末后繼以考語,篇端原序數首,并有相如跋言題于其后,書法飄逸,勁遒可喜。line 捕魚達人略言:“嘗聞國手周廷梅所著象棋數十卷,學者寶之,紅羊劫后,弗成復得,近于史小谷大令處,得見是譜,謂系周氏改編底本,余愛不忍釋,假以繕錄,如此。。。。。。。近得蛟川錢夢吾君所躲之周廷梅遺著屏風馬四局,想為周子改編梅花譜之所增部門碩果僅留,彌足貴重,校正既畢,肅書其簽曰《無雙品》戊子冬國光樓客人林幼如謹識。”由此可知《無雙品》書名是林幼如所題。內容系武進周廷梅改編王再越所著《梅花譜》中的八局“屏風馬破當頭炮”,增長了四局及20個變著。現已經由屠景明改編、江西迷信出書社出書《無雙品梅花譜》。
三十8、《江湖特種排局》
《江湖特種排局》,也稱《三十三局江湖孤本》或者者《志奕躲本》,是已經故象棋國手林弈仙搜集,改作以及仿作,沈志奕收藏的譜本。全譜共三十三局。
三十九、《雁蕩集》
是譜乃江湖秘局,罕有刊載,個中不乏精妙傑作。源出浙江溫州,有云系永嘉林弈仙手稿,無證。其邑多秀,代毓名家,觀譜信然,因冠以《雁蕩》之集。全書共十九局,大都是“罕有刊載”的江湖型棋局。